安徽宣城的仙人塔来历成迷距今至少已有881年是国宝级文物

  (图文作者:阿陆,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多多留言,欢迎指正、评论、点赞和关注哦,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,谢谢。)

  宣城宁国的“仙人塔”,恐怕是我此行最大的“收获”了,它其貌不扬,在国内诸多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塔中属实“姿色平平”,但因其独自屹立于峭壁之上,在方圆百里内,都是唯一的存在,着实占着“独领风骚”的便宜。而它神秘的来历,又自带点变幻莫测的“仙”意,更是常常令人遐想连篇,像我就在搜遍网络且绞尽脑汁后才总结出来,这座“仙人塔”距今至少881年的历史,而最久甚至可能已达1397年的“高寿”。

  虽然“贵”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,它的占地面积却只有162平方米,惭愧的是由于山势陡峭,最后那百米几近45度的石阶竟然让我“望而却步”了,航拍视角下,茂密的树林掩映着古塔和蜿蜒山路,朴素却彰显出悠然的古韵,画面简单又不失岁月沉甸下来的厚重。

  关于仙人塔的修建时间,流传着很多不同说法,在这里,我取其三,供大家自行甄别,第一种:“民国《宁国县志》云:仙人塔‘唐贞观时(627—649年)建,相传建之时,邑人鸠工庀材,甫开始,工匠乃不知不觉如有梦寐中,经七昼夜浮屠七级成焉,若有仙助,因名之曰仙人塔’”。

  第二种:“据仙人塔不远处庆门寺出土康熙庚申年(1680年)石碑记载,‘唐中宋神龙二年(706年)’,‘奉命于当阳山建宝塔,而置庆门寺也。考其旧寺基建古刹也,历唐迄五代其废已久,独一浮图矗立于勒岩峭壁之巅’。当地年长者告知,当时准备建造一坐宝塔,以‘镇蛟’为目的,名为‘当阳宝塔’。建塔之砖是取自东乡民居灶台之中。传说一夜之间,东乡一带民居灶台都少了三块砖。乡民甚感惊奇,后来方知是仙人取去建当阳宝塔了。此塔乃仙人所建,因名为‘仙人塔’”。

  第三种:最简洁和现实,“经省考古研究所的勘察与测绘,认为仙人塔建修于南宋绍兴十三年(1143年),在清康熙乾隆年间曾大修过”。寥寥几笔,似乎已经被专家们坐实了“身份”,只是不知道在民间,更多的人会偏信于哪一种呢?其实假如不考虑“科学的严谨”,我个人是觉得前面两种都更加可信一些的,呵呵。

  大概是为了扶持旅游、振兴乡村和宣传当地历史文化吧,在2014年,宁国市仙霞镇相关单位还专门发布了关于仙人塔爱情故事的脚本——《相思泪》,不过这个名字太容易被大家共用,我在网上找了半天,也没得一见,多是些言情或者玄幻的时髦段子。

  据说“仙人塔”塔顶本来生有两株桃树,即“‘飞植仙桃’,阳春三月,桃花甚茂,衬着蓝天白云,远近视之,灿若红霞。”不过显然我来得晚了,它们早已自然枯亡,而当地人想要补种显然也挺有难度,毕竟跟“仙”字扯上点关系,随缘就好。

  古塔高22米,外观为六角七层,主体是砖木结构,由塔基及须弥座、地宫、塔身、塔刹5部分构成。由于四周树木长势旺盛,所以远远在路边虽然能看见它,却最多只能看清一半。像我就算用小飞机拍摄,仍感觉“犹抱琵琶半遮面,千呼万唤始出来”,或许这也是此“仙人塔”的魅力所在吧,让路人游客观众尽兴而不得!!

  对宣城宁国市这座“仙人塔”感兴趣的朋友,可以自驾前往,导航十分精准,穿过几十米长的小峡谷(两边石壁高耸,间距仅十米左右)后就是终点国宝排名前十文物,有块空地能停三两辆小车,马路斜对面就是上山入口。公交车不太方便,离它最近的车站是“阳坞山坞”,在3.5公里外哦。

Copyright © 2018-2024 星空体育(中国)APP下载IOS/Android通用版/手机app 版权所有  xml地图  网站地图  备案号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