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刊《考古百年》:考古如何这是一条中国文明从崛起走向灿烂之路
新中国成立以来,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,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。
2020年9月11日,习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:“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。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。”
科学家精神蕴含着胸怀祖国、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,勇攀高峰、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,追求真理、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,淡泊名利、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,集智攻关、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以及甘为人梯、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。新时期,广大青年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,特别需要学习传承科学家精神。
2021年,《科学大观园》杂志特别推出12期“科学家精神”专刊,选取在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、面向经济主战场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”四个方面具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考古学辑刊、科技工作者典型案例,通过一系列人物故事,力求深刻诠释、生动展示科学家精神的实质和内涵,以期在全社会深入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。
1921年10月。河南仰韶村遗址的第一次考古发掘,标志着中国现古学的诞生。
100 年里,经过几古人接续奋斗,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,延伸了历史轴线,增强了历史信度,丰富了历史内涵,活化了历史场景。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,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,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。
经过几古人接续奋斗,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,延伸了历史轴线,增强了历史信度,丰富了历史内涵,活化了历史场景。
考古不只是为了获得惊世文物,而是要理清这些遗址和文物背后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脉络,最大程度地解读、还原和传承中华文化。
100年里,数代中国考古人前赴后继、薪火相传,让人们以另一种方式了解过去,重读历史。他们用一把把手铲,夯实着中国考古学的根基,也重塑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。
我们的中华文明很古老,有五千年的历史,然而我们的考古学却很年轻,刚刚100周年。考古是文明文化的探索者,李济,梁思永,夏鼐,苏秉琦,张忠培,严文明……一个个在考古领域承前启后的专家们,上穷碧落下黄泉,不断寻找着华夏文明那些已经丢失的记忆,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灿烂文化,呈现在世界文明的展台上。
我们是谁?从哪里来?要到哪里去?这既是三个重要的哲学问题,也是我们探究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的追问。伴随着一次次考古成果的发现,文化根脉渐渐清晰。真实的考古现场是什么样?和盗墓有什么不同?科学技术如何为考古赋能?当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步步被证实,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去阅读中华文明的灿烂篇章。